
積極心理學
積極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致力于研究人類的優勢和美德, 是“幫助人類發揮潛能和獲得幸福的科學”。1998年時任美國心理協會主席的 Martin Seligman 將其作 為一個新的心理學領域正式提出,是心理學史上具有革命意義的發展。積極心理學研究幸福的原因及影響幸福的因素,以科學實證的方法研究提升幸福感的方法。不同于傳統心理學只關注心理障礙、失敗、痛苦的舊模式,積極心理學認為,心理學不僅僅應對損傷、缺陷和傷害進行研究并進行修復和彌補,更應對力量和優秀品質進行研究,并發掘人類自身所擁有的力量。積極心理學是關于人生、工作、教育、愛和成長的科學。

積極心理學的研究對象分為三個層面:
1.在主觀的層面上,研究積極的主觀體驗;幸福感和滿足(對過去) 、希望和樂觀主義(對未來)以及快樂和沉浸體驗(對現在);
2.在個人的層面上,研究積極的個人特質,如愛的能力、工作的能力、人際交往技巧、勇氣、毅力、寬容、創造性等;
3.在群體的層面上,研究公民美德和使個體成為具有責任感和有職業道德的公民的社會組織,包括有社會責任感的學校、具有成長性的企業、健康的社區、以及良好的國家等。
積極心理學第一次將幸福納入科學的領域進行研究,科學家們研究和發現了個體幸福的基本規律,科學實驗驗證了一系列提高個人幸福感的方法和技術,同時研究個人幸福感的提升對組織績效的貢獻,以及建造幸福組織的方法。積極心理學因其研究內容的廣泛性和重要意義,作為一種新的思潮、科學和方法學成為心理學的「第四次改革運動」,并在全球的學界、教育界、企業界掀起一股應用熱潮。
2002年,積極心理學在哈佛大學一經開課,超過歷來的王牌課程“經濟學原理”,成為哈佛大學排名第一名課程,是哈佛大學歷史上選課人數最多的一門課。另一門基于積極心理學理論的應用課程 “領袖心理學”為哈佛大學排名第三名課程。20%的哈佛學生選修積極心理學和領袖心理學,23%的聽課者向哈佛大學教學委員會反映,這門課程“改變了他們的一生”。這兩門課程的講授者泰勒.本-沙哈爾(Tal Ben-Shahar)博士被譽為哈佛大學最受歡迎的“人生導師”。
北京幸福公益基金會與哈佛大學積極心理學、領袖心理學講授者泰勒博士合作,將哈佛大學積極心理學、領袖心理學課程的原版內容引進中國,進行中國本土化研發,在中國政府、企業、學校等各類機構中進行幸??茖W的應用和推廣。
1.1 積極教育的意義
心理學有公認的三個重要目標:
幫助人類解除痛苦;
幫助人類追求幸福;
識別與培養天賦。
心理學界在第一個目標上已經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但是在第二個和第三個目標所做的卻遠遠不夠。心理學家擅長去分析與治療心理疾病,卻不擅長教會人們如何在沒有病痛的時候更好地追求美好生活。鑒于此,時任美國心理學會主席的馬丁?塞利格曼教授提議并發起了積極心理學運動,以實現心理學最初的目標——解答“如何追求幸?!奔啊叭绾闻嘤熨x”。
塞利格曼等人提出,積極心理學研究的問題包括以下三大類:
第一,積極的主觀體驗(幸福、愉悅、感激、成就);
第二,積極的個人特質(個性力量、天分、興趣、價值);
第三,積極的結構(家庭、學校、商業機構、社區和整體社會)。
1998年塞利格曼提出要推廣積極心理學,在世界范圍內掀起了一股浪潮,積極心理學因其強大的實用性和適用性,被廣泛應用到各個領域,包括軍事、健康、組織行為、人文、教育等。積極教育是將積極心理學應用在教育領域的實踐結果。積極教育旨在培養學生的積極品格及創造幸福人生的能力。積極教育不僅關注學生的傳統學業技能,還致力于培育他們健全的人格品質,提升他們的情緒管理、人際交往、生活投入、建構意義等核心能力,以幫助學生追求有價值感、意義感和幸福感的蓬勃人生。
積極教育更符合人性
積極教育也是符合人類大腦活動規律的科學實踐。一般技能的掌握依靠的是低級腦細胞活動,低級腦細胞負責具體信息加工,而高級腦細胞負責美感、共情、共鳴等。因此積極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高級腦細胞活動的習慣,我們把它定義為中國的ACE(王牌)。A是Aesthetic,審美感;C是Creative,創造力;E是Empathtic,情感共鳴能力。積極教育要做的正是培養學生的ACE能力。
積極教育——面向未來的教育
2012年底教育部印發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修訂版》一書是這樣闡述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心理健康教育的總目標是提升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他們積極樂觀、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質,充分開發他們的心理潛能,促進學生身心和諧的可持續發展,為他們的健康成長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礎?!边@正是未來教育的目標,而積極教育正是在培育孩子樂觀心態和積極品質,為孩子們的幸福生活奠定基礎。
兒童和青少年時期是人生發展的關鍵時期,也是身體和腦發育、思維發展和人格塑造的“黃金時代”。2015年更新的《婦女、兒童和青少年健康全球戰略(2016-2030)》中,兒童、青少年的健康、教育問題成為全球戰略核心。
1.2 積極教育的發展

積極教育研究與運用蓬勃發展
積極教育緣起于英國、美國等國的教育界對學生心理狀況的擔憂。盧因森(Lewinsohn)等人經調查發現,將近1/5的美國的美國中小學學生都經歷過抑郁,正如2009年出版的《學校積極心理學手冊》一書提出的:“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么我們的未來就充斥著心理問題?!眰鹘y學校的心理工作主要是對出現了心理問題的學生進行了心理輔導、心理咨詢等干預,而積極教育認為,應該在學生出現心理問題之前就對其進行品格與幸福的干預。
美國是“積極心理學”的發源地,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心理學家就在中小學開展了韌性教育。十多年來,積極教育不僅在美國中小學得到了大規模的實踐,還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積極心理教育的成果也得到了實證研究的驗證并被大量發表在科學文獻中。
英國劍橋大學專門設立了“幸??茖W研究院”,以研究如何將幸??茖W化。2006年,威靈頓公學在全球率先為學生開設了幸福課,成績斐然,在全世界的教育界引起了轟動。
在成功范例的鼓勵下,澳大利亞政府把積極心理學納入了施政方針。澳大利亞頂尖私立學?!≌Z法學校,邀請了積極心理學學者入駐校內,把積極心理學的原理與該校實際情況相結合,目標該校已成為全球積極心理教育的模范。
除此之外,德國、墨西哥、荷蘭、葡萄牙、印度、不丹、秘魯等國家都對積極教育進行了大規模的推廣和深入的實踐。
在中國,首個積極心理學研究中心在清華大學成立。中心成立以來已經成功推動積極教育在整個中國的蓬勃發展。

基于對幸福的重視,早在幾年前,聯合國就設立了“國際幸福日”。近年來,聯合國正式向世界各國推薦積極教育,并將這一過程寫進了《持續發展性教育》一書中。
2016年7月,“國際積極教育聯盟”宣布在美國成立,這標志著積極心理和幸??茖W的教育國際化戰略正式啟動。如下是國際積極教育聯盟的標志,它呈DNA螺旋結構,兩條主線分別代表學業能力和品格與幸福,中間用加號聯結。這個標志充分說明了積極教育的理念,對一個學生而言,在他的成長過程中品格與幸福及其學習能力是同等重要的,而這兩者的關系是互相促進、互相支持的。
1.3 積極教育成果
1.3.1 國際積極教育成果
美國CASEL協作組織在幼兒園及中小學學生中進行的213項實驗對照組研究的表明:積極教育能提高學生的社交和情感技能,自我概念和與學校的關系,減少破壞課堂行為和校園霸凌,減輕學生壓力和社交退縮現象,同時使學生的考試平均成績高于普通學生11%。
英國進行全國測試,報告發現幸福感較高的學生未來的學習成績和學校參與度較高。英國隨即在國內對54所中學的14000名學生推行積極教育,成果顯示:積極教育有效降低了學生的抑郁和焦慮,英文及數學成績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學生抗挫力明顯提升。目前英國白金漢大學已經宣布成為英國第一所積極教育大學。
澳大利亞,新西蘭,香港和加拿大同時開展《可見的幸?!讽椖坑媱?,目的在于培養學生和教師的幸福感,同時加強學生學習。 該計劃已經培訓了超過25,000名學生和超過3,500名教師和非教學人員,并已報告顯著的積極成果。
澳大利亞的吉隆文法學校(GGS)已為來自世界各地的1,000多所學校的上萬名教師進行了積極教育培訓。而為學生提供的250個系統課程結果顯示:積極教育使學生心理和健康狀況明顯改善,抑郁和焦慮癥狀減少,生活滿意度、積極情緒、參與度和意義感提升,成長思維水平,意義、希望、感恩和毅力指數顯著增加,顯著提高了幸福感和社交關系。
墨爾本大學與維多利亞州政府合作,于2015年啟動《心理韌性建設》項目,正在向全州所有的初中和高中的學生提供積極教育課程。
目前澳大利亞天主教大學和墨爾本大學已經開設應用積極心理學碩士學位。
不丹國家教育部與賓夕法尼亞大學合作,在11所中學實施積極教育,15個月之后的數據顯示學生幸福感顯著提高,考試成績顯著提高,且效果在一年后持續保持。目前不丹教育部已決定將該計劃納入全國范圍的每所公立中學的課程。
印度于2011-2017年,對農村地區的3,600名學生及100多所住宿公立學校的11000名高度邊緣化女童開展《女童抗挫力計劃-CRPG》、《女孩優先》等項目,證實積極教育對提升學生的情緒復原能力,自我效能,社交情緒資產,心理幸福感和社會幸福感都具有顯著的積極效果。
阿聯酋政府于2017年開始對迪拜私立學校所有6至9年級約7萬名學生進行學生幸福感普查,并對10所公立學校的教師和校領導進行積極教育培訓。
墨西哥哈利斯科州教育部在70所學校開展積極教育,顯示學生幸福感和學習成績都顯著提高,現已將該計劃推向全州范圍。
秘魯教育部開展本國史上規模最大的積極教育對照試驗(RCT),覆蓋694所中學,涉及學生將近70萬(7至12年級)。世界銀行在此項目中收集的數據顯示該課程提高了青春期學生的幸福感和學業成績,以及毅力和投入度?!?/span>
(數據來源:Global Happiness Policy Report 2018 - Global Happiness Council )
1.3.2 清華大學積極心理學研究中心積極教育成果
積極教育課程體系建立
清華大學對積極心理學的推廣和積極教育的實踐均走在了國際前沿。積極教育項目依托清華大學強大的學術基礎,由積極心理學研究中心結合國際前沿學術研究成果與中國傳統教育,開發的積極教育內容體系,以6+2形式組成,其中包括:積極教育6 大模塊,1 套積極品格養成系統和1套身心調節方法。

“6”積極教育六大模塊:通過對幸福感有重大影響的六大自我與社會因素的理論與方法的學習,全面掌握提升自我幸福感和人生成就的方法,包括:積極自我、積極情緒、積極投入、積極關系、積極意義、積極成就。
具體為:
積極自我——發揮優勢,建立自信:使教師、學生善于發現自身的天賦與優勢,通過發揮優勢創造價值,建立自信與自尊,培養教師和學生持久而穩定的積極心理力量。
積極情緒——學會情緒的自我管理能力,擁有更多樂觀向上的積極情緒:幫助教師、學生了解情緒的基本規律,學會引發和提升積極情緒,調節和降低負面情緒。
積極關系——學習換位思考和人際溝通的技巧,建立愛與被愛的能力:培養教師、學生建立積極人際關系的能力。了解關系中的自我、他人與情境的相互關系,學習積極有效的溝通技巧,構建積極、穩定、互相支持的人際關系。
積極意義——學習樹立夢想,制定計劃,追求有價值和目標的人生:培養教師、學生樹立人生的意義感和正確價值觀,設立有意義的目標并產生持久內在動力達成目標。使師生能夠為所行之事賦于意義,為他人和社會貢獻價值,使個人價值超越“個人”,在更大范圍內獲得生命價值感。
積極投入——體驗過程的快樂,提高投入度和專注力:培養教師、學生專注的能力,在工作和生活中產生內在動力,享受“福流體驗”, 激發師生對學習和工作的喜愛,獲得過程中的快樂,從而提高工作和學習的投入度;
積極成就——塑造意志力和抗挫力,為未來的成就奠基:教會孩子成長性思維,培養堅毅的意志力,提升自主的學習動機,學習面對挑戰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學會面對失敗并提高心理堅韌度和抗挫力。積極意義、積極成就。
“1”套積極品格養成系統:積極心理學研究和倡導的六大美德24種品格優勢。品格是一個人成長發展的核心,并將在學生成年之后在其一生中持續發揮重要作用。積極品格養成系統幫助學校系統、科學地為學生培訓品格優勢,使學生具有穩定、健全、積極的人格特質,使學生的持久幸福感獲得人格保障。
具體為:
培育學生的6 大美德 24 項品格優勢:積極教育將這 24 項積極品格有機地融入 6 大模塊的課程中,對學生進行寓教于樂、潛移默化的培養。
“1”套身心調節方法:應用科學的方法,使教師和學生掌握一套通過調節身體狀況改善心理的方法,從而對壓力、情緒、專注力等進行良好的自我管理,包括科學的呼吸、放松、冥想、睡眠、鍛煉等。
具體為:
身心健康調節系統——改善大腦結構和功能的沉靜訓練:安插在每一節課程之前,貫穿三年每個學期,對提高學生專注學習的能力,減輕學生壓力和焦慮情緒,保持平和心態可以起到良好的作用。
中心根據積極教育“6+2”模型,與全國多所學校合作開展積極教育項目,開發了針對各年齡段學生的積極教育課程、針對教師的培訓與工作坊、實踐訓練營等,并輔以校園文化建設等方案,積極推進積極教育在中國的發展。